嘧菌酯、吡唑醚菌脂,你一定不陌生 ,這兩個殺菌劑是目前生產上用量大,使用范圍廣的兩個殺菌劑,由于這兩個殺菌劑都具有廣泛的殺菌范圍,具有預防、保護和治效果,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。那么,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字面上只差兩個字,他們兩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你呢?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25%吡唑醚菌酯-中新友合
有效成分及其含量:
吡唑醚菌酯25%
劑型∶懸浮劑
凈含量:100ml
一、兩種藥劑的相同點
(1)結構相同:嘧菌酯和吡唑嘧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,他們的分子結構相同,只是一些基團不同,同類的殺菌劑還有肟菌酯、啶氧菌酯、氟嘧菌酯、醚菌酯、醚菌胺、肟醚菌胺、苯氧菌胺、烯肟菌酯、烯肟菌胺、唑菌酯等十多個殺菌劑。
(2)作用機理相同: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由于結構相同,作用作用方式也相同,作用位點相同,都是通過抑制真菌細胞色素bc1間的電子傳遞,從而抑制線粒體的呼吸作用使真菌細胞死亡,從而達到殺滅病菌的目的。
(3)防治病害范圍相同:由于他們兩個的結構相同,因此,他們防治的病害范圍也基本相同。目前,嘧菌酯在我國25種農作物上取得登記,用于防治33種病害。吡唑醚菌酯在我國23種作物上取得登記,用于防治25種病害。
(4)混配性都很好: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具有很好的混配性,從登記證看,他們都可以與20多種殺蟲、殺菌劑混配。
(5)具有交互抗性:由于這兩種殺菌劑作用于病菌的位點和殺菌方式都相同,他們之間存在交互抗性,一旦病菌對一個殺菌劑產生了抗性,對另一個殺菌劑也會產生相同的抗性
(6)都具有調節生長作用: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抑制病菌呼吸作用的同時,都可以增加促進葉片的光合作用,增加葉片葉綠素的含量,促進植株對氮肥的吸收,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,從而達到提高植株的抗逆性,抗病性?稍黾幼魑锂a量、改善品質。
(7)對病菌都具有預防、保護和治作用: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由于都是高活性的呼吸抑制劑,施藥后,在病菌侵入前后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,對作物提供防護作用。
二、二種殺菌劑的不同點
(1)上市時間不同:嘧菌酯是上世紀90年代研發的殺菌劑,上市時間較早,病菌的抗藥性相對較強;吡唑醚菌酯是2002年上市的一種新型殺菌劑,上市時間相對較晚,病菌抗藥性較弱,單劑防治病害的效果相對較好。
(2)吸收方式不同:嘧菌酯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內吸性,藥劑能從葉面正面快速滲透到葉片背面,并能在植株體內傳導,具有正打反死的效果;吡唑醚菌酯只能在局部滲透,擴散性較好,因此,噴藥時必須均勻周到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。
(3)使用方法不同:嘧菌酯由于具有很好的內吸傳導性,能被根莖葉吸收,然后傳遞到植株的各個部位,進行殺滅病菌。不但能用于莖葉噴霧,還能用于拌種,灌根;吡唑醚菌酯沒有內吸傳導性,不能通過根系吸收傳導,因此,吡唑醚菌酯只能用于莖葉噴霧。
(4)混配農藥劑型不同:嘧菌酯由于滲透性太強,在混配時不能與乳油、有機硅和有機磷等滲透性強的藥劑混用,容易發生藥害;吡唑醚菌酯能與所有劑型的藥劑混配。
3 使用方法
(1)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由于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,作用位點單一,都容易產生抗藥性,在使用時,盡量避免單劑長時間的多次使用。
(2)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很好的保護劑,在生產上盡量與治效果較好的三唑類殺菌劑混用,對病害的防治效果更突出,而且,病菌還不容易產生抗藥性。
(3)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由于都是以保護作用為主的殺菌劑,盡量都在發病初期使用。
(4)由于吡唑醚菌酯上市時間較晚,為確保安全和效果,在作物苗期、開花期和幼果膨大期等敏感時期,病害發生嚴重時盡量選擇吡唑醚菌酯的混配藥劑防治。